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工艺

发布时间:2017-07-16

夹江“竹纸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余宋、兴于明、盛于清。曾被康熙皇帝钦定为贡纸,被乾隆皇帝钦定为“文闱卷纸”,唐代以来,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历史悠久著称。因此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从选料制成纸共有15道环节,72到工序,凝结了华夏人民伟大的科学智慧,又具有鲜明的民间特点和低于特征。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保墨、纤维细腻等特点,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誉为国之二宝。

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曾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工艺访美国和西欧,通过手工纸制作及其相关的文化传播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极大深远的影响。

夹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个传承人来讲,要不怕各项工序繁琐,本来搞这个传统手工造纸就是周期长、花工量大、成本高、利润小的活。我们首先要想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蔡伦先师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其次现在全县还有12万人吃造纸饭,我们要尽职尽责的把竹纸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下去。

1、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传统手工造纸有几句话归纳:砍其麻、去其青、酱其灰、煮以火、洗以水、抄以帘,刷以碧,现在我从砍竹说起。每年到端午的前10天,槽户为了生产各种纸,就要请人上山砍竹麻,包括托竹麻、捆竹麻、运竹麻等过程。

2、浸泡脱青:就是把竹麻放在石窖里,用石头扎起来,然后用石灰水浸泡脱青两个星期,竹麻就脱青了。

3、捶竹麻:包括开窖把竹麻分类,捶破洗净。

4、酱竹麻:把洗净的竹麻一层一层的放在石窖里,用石灰一层一层的筛在竹麻上酱好后加水浸泡在7—10天,石灰发酵后上簧蒸煮。

5、煮竹麻:把酱好的竹麻从窖坑里搬到簧锅里把它扎好,用锅桥搭在两边的枕头上下,形成了1尺至1.3尺的空间,然后把竹麻放在锅桥上面,直到把簧锅装满,甚至超出几尺都可以。装好后开始第一次蒸煮,5—7天,竹麻煮熟后,打竹麻就是在簧锅上开始大型操作,还要唱竹麻号子。

6、洗料子:把石灰洗净,反复清洗6-7次,还要抖料子,就是抖去料底的石灰子,然后通过第二次蒸煮。

7、二次蒸煮包括装簧,把洗净的料子搬到簧锅里一层一层装好、装紧,然后放在灰池里用水冲化,其水一层一层的浸下去把料子上的污水去掉,碱水把料子浸泡,以后开始烧锅蒸煮4-5天,煮熟后把料子从锅里挖出来。

8、泼料子:就是用水把料子上的污水去净,通过7-8次的透簧去污。

9、抠料子:用水发酵,通过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料子腐烂 。

10、搫料打堆:就是把发酵过的料子搫成堆子,就成了造纸熟原料。

11、石臼捣料:把打堆的料子放入盘子中,择去老皮杂

质,然后放入石兑窝里用脚踩动,通过反复直至捣细为止。      

12、淘洗、漂白:把捣细的料子搬到淘兜里用水冲洗多次直至洗净为止,用漂白粉放入料子内翻匀,通过一天一夜时间料子才能够达到要求。

13、打浆:把氯液放进缸内漂白纸浆,淘净后放入纸槽里,两人用竹棍在槽里用力来回翻动直至纸浆捣到没有浆团为止。

14、抄纸:抄纸师傅用竹帘和川子,在纸槽一张一张地捞起来,加上滑液纸张才能分开。

15、刷纸:刷纸师傅把榨干的纸一张一张地钳起来,10张1吊刷在墙壁上,通过4-5天自然晾干后撤下晒干,撕开、刀割、出售。

移动图书馆
扫描二维码下载移动图书馆